当美国总统特朗普沉湎于修建边界墙时,中国领导人正忙着架设桥梁,推动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。从经济上来说,墙会造成经济障碍,并阻碍经济共同繁荣;而桥梁则有助于提升互联互通,推动点对点交流,并由此促进经济共同繁荣。

  非洲国家需要包括桥梁在内的基础设施,中国则愿意帮助修建,这便为中非之间“资源换基建”模式铺平了道路。这一模式对资源富饶但缺少基础设施的国家非常必要。可以想见,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对于非洲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威胁,非洲国家将无法轻松地采掘、运输自然资源,并把它们出口到国际市场,以换回资金并投入到制造业发展之中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非洲国家不会仅仅依赖原材料生产。

  中国人的到来为快速增长的非洲经济创造了新的动力,并由此给非洲人带来了新希望。中方在非洲实施的模式因贷款规模巨大而与众不同,动辄上亿美元。该模式使得非洲国家能够利用资源财富作为担保,获取利率可控的信贷。且模式具有创新性,非洲资源首次可以直接转变为发展项目。

  事实上,非洲国家需要发展本国的基础设施,但它们难以吸引到足够的国际援助,而中国正在满足这一要求。塞拉利昂前外长科罗马曾表示,中国和其他援助方不同,“中国人愿意帮助你实现自己想要的,而美英等其他援助国则是要由它们来判断你需要什么”。

  因此,“资源换基建”模式的引入是中非利益适时契合的产物。自从引入该模式以来,中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就开始在非洲大陆蓬勃发展。这是中国“走出去”政策的重要成效。中国与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同殖民主义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,后者的原则是保护宗主国利益。那是列强瓜分非洲时的所作所为,从1885年开始,直至非洲独立运动初期。此后,非洲遭遇了以大范围失业、低工资、高物价为特点的经济危机。非洲糟糕的经济主要源于非洲国家与宗主国之间难以切断的联系,缺乏活力的文化,缺少地区和大陆范围内的合作,未经深思熟虑便盲目追随西方的发展项目。非洲国家应该加大对于人力资源的投资,改变继承自西方的教育体系,提高自身的自主性以解决所面临的紧迫困境并投资基础设施。

  通过中国的贷款、援助和其他形式的商业运营,基础设施成为中国推动非洲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途径。“资源换基建”模式正在极大地改变非洲的交通网络和电力供应,为非洲营造了更加有利的营商环境,解锁了非洲的财富,有助于非洲减贫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测算,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增长在过去10年中十分惊人,尤其是在21世纪初,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接近7%。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。

  新战略帮助非洲国家利用资源带动本国发展项目,增强竞争力,并降低了成本,而没有像过去那样,把本国金钱送到西方腐败领导人的银行账户上。“资源换基建”模式为非洲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动力。(作者是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尼日利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,王晓雄译)